妾身廑机杼,唯恐衣未成。

舒頔元代〕《秋风行

凉风起空阔,即渐吹寒声。路远衣裳单,良人久从征。

妾身廑机杼,唯恐衣未成。短裁便鞍马,密缝忧远行。

夫君昔辞家,王事迫期程。守边十馀载,杀气犹峥嵘。

君以身徇国,妾亦死誓盟。志同心不改,庶保身后名。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妾身机杼

妾身 qiè shēn
旧时女子谦称自己。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三:“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南朝 梁 江淹 《古离别》诗:“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师父若肯收留做弟子,便是妾身的有结果了。”  ——《漢語大詞典》
廑 jǐn/qín《國語辭典》

廑 [ jǐn ]

  1. 小屋。《广韵·去声·震韵》:「廑,小屋。」
  1. 只、才。《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诸公幸者,乃为中涓,其次廑得舍人,材之不逮至远也。」宋·范成大〈晓出北郊〉诗:「新渠廑涓流,坏陂方怒号。」通「仅」。

廑 [ qín ]

  1. 辛勤的情形。《文选·扬雄·长杨赋》:「其廑至矣,而功不图。」通「勤」。
  1. 勤劳。《汉书·卷四·文帝纪》:「今廑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通「勤」。

廑 [ ​jìn ]

  1. (一)​之又音。
机杼(機杼)jī zhù
(1).指织机。杼,织梭。《淮南子·氾论训》:“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掩形御寒。” 唐 李白 《赠范金乡》诗之二:“百里鸡犬静,千庐机杼鸣。” 明 沈鲸 《双珠记·北斗化僧》:“尽道秋惊凤律,夜静龙梭,且得停机杼。”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织成十景图》:“ 杭 东城机杼之声,比户相闻。”
(2).指织机的声音。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法·赵章泉题品三联》:“隔林彷彿闻机杼,知有人家住翠微。”
(3).指纺织。《南齐书·王敬则传》:“机杼勤苦,匹裁三百。”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因兄姊得成夫妇》:“ 广州 姚三郎 ,家以机杼为业。” 清 方苞 《伯姊》:“夫之弟子兮弟之女,嗣为婚婣兮力机杼。”
(4).犹机棙。机关。《南史·文学传·祖冲之》:“初, 宋武 平 关中 ,得 姚兴 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杼,每行,使人於内转之。”
(5).引申为事情的关键。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今天下之机杼在王,王若出兵以临中原,天下响应,此千古一时也。”
(6).比喻诗文创作中的新巧构思和布局。《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九:“文章固当以古为师,学成矣,则当别立机杼,自成一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总论》:“ 高仁 两朝,其花尤盛,实能发洩 陶 谢 …… 韩 白 诸家之英华,而自出机杼者。”
(7).犹胸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有一礼官,耻为此让,苦欲留连,强加考覈。机杼既薄,无以测量。” 卢文弨 补注:“机杼,言其胸中之经纬也。”《清史稿·兵志七》:“汽鑪、机器、船壳三者,咸研究图説,自出机杼。” 梁启超 《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盖自中世以来,学者倚傍前人,莫能出自机杼。”  ——《漢語大詞典》
唯 wéi《國語辭典》

唯 [ wéi ]

  1. 独、只有。《易经·同人卦·彖曰》:「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楚辞·屈原·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通「惟」。
  2. 以、因为。《左传·僖公二年》:「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3. 希望、祈使。《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陛下未有继嗣,子无贵贱,唯留意!」
  4. 听任、听随。《左传·僖公十五年》:「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庄子·说剑》:「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1. 虽。《荀子·性恶》:「今以仁义法正为固无可知可能之理邪?然则唯禹不知仁义法正,不能仁义法正也。」《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通「惟」。
  1. 发语词,无义。《论语·述而》:「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汉书·卷四○·张良传》:「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通「惟」、「维」。

唯 [ wěi ]

  1. 对于尊长的应答之词,表示恭敬的意思。《礼记·曲礼上》:「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意者寡人殆不明乎,非有先生伏而唯唯。」
恐 kǒng《國語辭典》

恐 [ kǒng ]

  1. 害怕、畏惧。如:「惊恐」、「惶恐」、「争先恐后」、「有恃无恐」。《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 威胁、使害怕。如:「恐吓」。《汉书·卷八○·宣元六王传·淮阳宪王刘钦传》:「王不许,博辞去,令弟光恐云王遇大人益解,博欲上书为大人乞骸骨去。」唐·贾岛〈暮过山村〉诗:「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1. 大概、或者。表疑虑不定的语气。如:「恐怕」、「恐未必如此」。唐·崔颢〈长干曲〉四首之一:「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衣 yī《國語辭典》

衣 [ yī ]

  1. 人身上所穿,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通常用布帛、皮革或各種纖維質料做成。如:「毛衣」、「雨衣」、「睡衣」。
  2.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書衣」、「胞衣」、「糖衣藥丸」。
  3. 蔬菜、果實外的薄皮。唐·李建勳〈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詩二首之一:「隔紙烘茶蕊,移鐺剝芋衣。」
  4. 特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如:「苔衣」、「地衣」。唐·白居易〈營閒事〉詩:「暖變牆衣色,晴催木筆花。」
  5. 姓。如明代有衣守信。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衣 [ yì ]

  1. 穿。《論語·子罕》:「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荀子·富國》:「故天子袾裷衣冕,諸侯玄裷衣冕。」
  2. 覆蓋。《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管子·度地》:「以徒隸給大雨,隄防可衣者衣之。」
  3. 倚靠。《書經·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元·關漢卿《雙赴夢·第四折》:「衣的我奉玉甌,進御酒,一齊山壽。」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