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衣裳良人从征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1.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3.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4.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5.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6.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7.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远 ( 遠 ) yuǎn/yuàn
远 [ yuǎn ]
  1. 距离长,与“”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
  2. 时间长:~古。~祖。长~。永~。
  3.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
  4. 深奥:言近旨~。
  5. 姓。
远 [ yuàn ]
     ◎ 避开:近君子,~小人。
衣裳 yī shang
(1).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毛 传:“上曰衣,下曰裳。”《陈书·沈众传》:“其自奉养甚薄,每於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屨。”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妇衣》:“妇人之服不殊,谓衣裳,上下同色也。今惟 越 人服青为然。”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不肯涂红抹粉,也不愿穿鲜艳的衣裳。”
(2).《易·繫辞下》:“ 黄帝 、 尧 、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 汉 焦赣 《易林·坤之讼》:“天之德室,温仁受福,衣裳所在,凶恶不起。”
(3).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后汉书·崔駰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南史·任昉传》:“於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輜軿击轊,坐客恒满。” 清 朱焘 《北窗呓语》:“衣裳之位置济济可观。”
(4).借指中国。 汉 扬雄 《法言·孝至》:“ 朱厓 之絶, 捐之 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后汉书·杨终传》:“故 孝元 弃 珠崖 之郡, 光武 絶 西域 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 李贤 注:“衣裳,谓中国也。”参见“ 中国 ”。  ——《漢語大詞典》
单 ( 單 ) dān/shàn/chán
单 [ dān ]
  1. 不复杂:~纯。简~。~调(diào)。
  2. 独一:~独。~一。~词。
  3. 只,仅:做事~靠热情不够。
  4. 奇(jī)数的:~日。~号。
  5. 薄,弱:~薄。
  6. 衣服被褥只有一层的:~裤。~衣。
  7. 覆盖用的布:被~。床~。
  8. 记载事物用的纸片:~据。传~。名~。
  9. 和尚称禅堂的坐床。
单 [ shàn ]
  1. 姓。
单 [ chán ]
  1. 〔~于〕中国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号。
良人 liáng rén
(1).贤者;善良的人。《诗·大雅·桑柔》:“维此良人,作为式穀。”《庄子·田子方》:“昔者寡人梦见良人。” 晋 潘岳 《西征赋》:“简良人以自辅,谓 斯 忠而 鞅 贤。”《水浒传》第四五回:“原来这婆娘倒不是个良人。”
(2).古时女子对丈夫的称呼。《孟子·离娄下》:“ 齐 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必饜酒肉而后反。” 赵岐 注:“良人,夫也。” 唐 白居易 《对酒示行简》诗:“昨日嫁娶毕,良人皆可依。” 清 尤侗 《铁夫人》诗:“ 武皇 南巡臣拜杖,良人繫狱妾心丧。”
(3).指美人。《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陈奂 传疏:“良人犹美人。”
(4).平民;百姓。《后汉书·酷吏传·董宣》:“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官奴婢六十已上,免为良人。” 唐 白居易 《道州民》诗:“父兄子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人身。”《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 金主 詔曰:‘诸良人知情嫁奴者,听如故为妻;其不知而嫁者,去住悉从所欲。’”
(5).旧指身家清白的人。《水浒传》第七回:“ 林冲 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金瓶梅词话》第二回:“﹝ 西门庆 ﹞专一飘风戏月,调占良人妇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 宋为富 强佔良人为妾。”
(6).即乡大夫。古代的乡官。《国语·齐语》:“十连为乡,乡有良人。” 韦昭 注:“良人,乡大夫也。”
(7). 西汉 妃嫔的称号。 东汉 废。 魏 、 晋 、 南朝 曾又设置。《汉书·外戚传序》:“ 汉 兴,因 秦 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适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漢語大詞典》
久 jiǔ《國語辭典》

久 [ jiǔ ]

  1. 时间长远。如:「久违」、「久别重逢」、「久负盛名」。
  1. 经历时间的长短。如:「他出去多久了?」
  1. 旧的。《孔子家语·卷五·颜回》:「不忘久德,不思久怨。」
  1. 留、滞留。《孟子·公孙丑上》:「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汉·赵岐·注:「久,留也。」
从征(從征,從徵)cóng zhēng
随军出征。《后汉书·窦宪传》:“於是大开仓府,劳赐士吏,其所将诸部二千石子弟从征者,悉除太子舍人。” 南朝 陈 张正见 《度关山》诗:“关山度晓月,剑客远从征。”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俺们也是从征的。” 清 昭梿 《啸亭杂录·马壮节公》:“﹝ 马銓 ﹞洊至 四川 提督,从征 金川 。”
從徵:应征;应召。《汉书·燕剌王刘旦传》:“非教士不得从徵。”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士不素习不得应召。”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