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游记

清代王士祯

  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与箨庵、茶村、伯玑诸子,倚歌而和之。箨庵继成一章,予以属和。

  嗟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者。

译文及注释

  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wěng)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jiàn);又如丽人靓妆袨(xuàn)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出了镇淮门,沿着小秦淮河向北走,岸边起伏姿态多样,竹木郁郁葱葱,映照得河水愈发清幽。河边的人家大都傍水而建园亭树石,溪塘幽深而莹净,颇得四时的美丽。乘了小艇,沿河向西北而行,树林的尽头,有一座桥宛然而见,既像是一道垂虹向下饮于涧中,流光四溢;又像是一个装扮漂亮的美人正照着镜子,顾盼生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红桥了。
  循:依照。蓊郁:形容草木茂盛或浓密。涧:山间小溪。袨服:盛服,艳服。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hàn)(dàn)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fǎng),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游客登平山堂,大多都要去法海寺,往往要下船而选择步行,所以必定要经过红桥。红桥四面都是荷塘。六七月间,荷花开了,香气能飘到数里之外,于是来往游玩的船只络绎不绝,可以说是快意的游览了。而我多次往来城北门,都要经过红桥,环视周围,以此为乐。
  菡萏:荷花的别称。络绎如织:这里是指来往船只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

  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与箨庵、茶村、伯玑诸子,倚歌而和之。箨庵继成一章,予以属(zhǔ)和。
  登上红桥,四处观望,忽然又徘徊感叹。悲伤与快乐交织在心中,却往往说不出其中的缘故。王羲之和谢安登上冶城时的感叹,齐景公和晏子游于牛山时生发的悲凉,现在看来,也是有怨的啊康熙元年六月十五日,我与箨庵、茶村、伯玑一行人,依律而互相唱和。箨庵接着加了一章,我跟着他唱和。

  嗟(jiē)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gòu),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者。
  唉,用音乐来陶冶情操何必要等到中年呢?山水清音,本就是一段佳话。我与朋友们或聚或散,本来就不恒久,而好的盛会也并不是轻易就能遇到的,所以红桥的名字,或许反而因我们几个而流传于后世,为后世怀古凭吊者平添些徘徊感叹,就如同我今日一般,这又有谁说得准呢。
  嗟乎:感叹词,相当于“唉”。 遘:相遇;碰上。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出了镇淮门,沿着小秦淮河向北走,岸边起伏姿态多样,竹木郁郁葱葱,映照得河水愈发清幽。河边的人家大都傍水而建园亭树石,溪塘幽深而莹净,颇得四时的美丽。乘了小艇,沿河向西北而行,树林的尽头,有一座桥宛然而见,既像是一道垂虹向下饮于涧中,流光四溢;又像是一个装扮漂亮的美人正照着镜子,顾盼生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红桥了。

  游客登平山堂,大多都要去法海寺,往往要下船而选择步行,所以必定要经过红桥。红桥四面都是荷塘。六七月间,荷花开了,香气能飘到数里之外,于是来往游玩的船只络绎不绝,可以说是快意的游览了。而我多次往来城北门,都要经过红桥,环视周围,以此为乐。

  登上红桥,四处观望,忽然又徘徊感叹。悲伤与快乐交织在心中,却往往说不出其中的缘故。王羲之和谢安登上冶城时的感叹,齐景公和晏子游于牛山时生发的悲凉,现在看来,也是有怨的啊康熙元年六月十五日,我与箨庵、茶村、伯玑一行人,依律而互相唱和。箨庵接着加了一章,我跟着他唱和。

  唉,用音乐来陶冶情操何必要等到中年呢?山水清音,本就是一段佳话。我与朋友们或聚或散,本来就不恒久,而好的盛会也并不是轻易就能遇到的,所以红桥的名字,或许反而因我们几个而流传于后世,为后世怀古凭吊者平添些徘徊感叹,就如同我今日一般,这又有谁说得准呢。

注释
循:依照。
蓊(wěng)郁:形容草木茂盛或浓密。
涧(jiàn):山间小溪。
袨(xuàn)服:盛服,艳服。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络绎如织:这里是指来往船只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
嗟(jiē)乎:感叹词,相当于“唉”。
遘(gòu):相遇;碰上。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出镇秦淮
起伏竹木蓊郁清流映带
人家多因园亭树石明瑟四时
小艇河西北行
林木宛然垂虹
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所谓红桥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陆径红桥
四面人家荷塘
六七月间菡萏作花
香闻青帘白舫
络绎胜游
往来北郭红桥乐之
登桥四望徘徊感叹
乐之往往不能自喻
王谢景晏牛山
季夏茶村诸子倚歌和之
继成一章予以属和
嗟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
山水清音佳话
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
红桥诸子后世
怀古凭吊徘徊感叹今日未可知者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士祯简介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王士祯的诗词>>
猜您喜欢

随园记

清代袁枚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随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园,易檐改途。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己巳三月记。

过云木冰记

清代黄宗羲

  岁在壬午,余与晦木泽望入四明,自雪窦返至过云。雰霭淟浊,蒸满山谷,云乱不飞,瀑危弗落,遐路窈然。夜行撤烛,雾露沾衣,岚寒折骨,相视褫气。呼嗟咽续,忽尔冥霁地表。云敛天末,万物改观,浩然目夺。小草珠圆,长条玉洁,珑松插于幽篁,缨络缠于萝阙。琮俯仰,金奏石搏。虽一叶一茎之微,亦莫不冰缠而雾结。余愕眙而叹曰:“此非所谓木冰乎?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言未卒,有居僧笑于傍曰:“是奚足异?山中苦寒,才入冬月,风起云落,即冻飘山,以故霜雪常积也。”

  盖其地当万山之中,嚣尘沸响,扃人间。屯烟佛照,无殊阴火之潜,故为葕阳之所不入。去平原一万八千丈,刚风疾轮,侵铄心骨。南箕哆口,飞廉弭节;土囊大隧,所在而是。故为勃郁烦冤之所不散,溪回壑转,蛟螭蠖蛰,山鬼窈窕,腥风之冲动,震瀑之敲嗑。天呵地吼,阴崖冱穴,聚雹堆冰,故为玄冥之所长驾;群峰灌顶,北斗堕脅,藜蓬臭蔚,虽焦原竭泽,巫吁魃舞。常如夜行秋爽,故为曜灵之所割匿。且其怪松入枫,礜石罔草,碎碑埋甎,枯胔碧骨,皆足以兴吐云雨。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余乃喟然曰:“嗟乎!同一寒暑,有不听命于造化之地;同一过忒,有无关于吉凶之占。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余方龃龉世度,将欲过而问之。

虎丘记

明代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