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陌

唐代李白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译文及注释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dù)天津。
那个面白如玉的是谁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车过了天津桥。
洛阳陌:亦名“洛阳道”,古乐曲名。属横吹曲辞。白玉:喻面目皎好、白晰如玉之貌。白玉谁家郎:用的是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天津:洛阳桥名。在洛水上。

看花东陌(mò)上,惊动洛阳人。
在城东的大道上看花,惊动得洛阳人都来看他。
东陌:洛阳城东的大道,那里桃李成行,阳春时节,城中男女多去那里看花。用潘岳典。

参考资料:

1、昌炳兰编著.历代名人咏洛阳: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67-68.

2、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6-197.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那个面白如玉的是谁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车过了天津桥。
在城东的大道上看花,惊动得洛阳人都来看他。

注释
洛阳陌:亦名“洛阳道”,古乐曲名。属横吹曲辞。
白玉:喻面目皎好、白晰如玉之貌。
白玉谁家郎:用的是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晋书·潘岳传》记载:“(潘)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天津:洛阳桥名。在洛水上。
东陌:洛阳城东的大道,那里桃李成行,阳春时节,城中男女多去那里看花。
用潘岳典。《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梁简文帝《洛阳道》:“玉车争晓入,潘果溢高箱。”

参考资料:

1、昌炳兰编著.历代名人咏洛阳: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67-68.

2、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6-197.

创作背景

  《乐府诗集》卷二十三列于《横吹曲辞》,梁简文帝、沈约、庚肩吾、徐陵等有《洛阳道》,皆写洛阳士女游乐之事。李白始题《洛阳陌》。萧士赟云:“《乐府遗声》都邑三十四曲有《洛阳陌》。”李白诗沿旧乐府题旨,当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阳时。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6-197

简析

  “白玉谁家郎”借用了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潘岳又叫潘安,潘安之美有多处记载,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这也就是著名的“掷果盈车”的来历。

  “回车渡天津”句,将笔墨集中于洛阳贵公子出游回车过桥之状,间接陈述出洛阳繁华风物及士女冶游盛况。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句,“东陌”是洛阳城东的大道,那里桃李成行,每到阳春时节,城中男女多去那里游乐赏花。此句描绘出白玉郎本不想惊动世人,观赏桃李花美时却惊动洛阳人的热闹景象,颇具戏剧色彩和民歌风味。洛阳人多喜欢于桥上闲步顾盼周围美景,而在桥上行走也成为期望获得游人关注的一种方式。诗人提到高车轩驾中的如玉少年,兼有魏晋风流般的行为举止,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描绘其眼中所见情郎的身影,突显出其春情春思,可谓春风得意。

  全诗语言率直自然,确实是“清水芙蓉”,间接地写城东桃李花美,熙熙攘攘,观赏人多。虽然诗中没有具体描绘“白玉郎”的美貌,而是写白玉郎在东陌看花时惊动了洛阳人,以此赞美洛阳的春景和游人的热闹景象,令人流连忘返,通过“谁家郎”的春风得意与诗人作鲜明对比,隐隐流露出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凄凉。

参考资料:

1、华锋等编著.《唐代名家诗选》.海口:海南出版社,1994:284-285

2、郁贤皓主编.《李白大辞典》.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43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白玉谁家回车天津
看花东陌惊动洛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白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的诗词>>
猜您喜欢

横吹曲辞。洛阳道

唐代郑渥

客亭门外路东西,多少喧腾事不齐。杨柳惹鞭公子醉,
纻麻掩泪鲁人迷。通宵尘土飞山月,是处经营夹御堤。
顷刻知音几存殁,半回依约认轮蹄。

横吹曲辞。洛阳道

唐代于武陵

浮世若浮云,千回故复新。旋添青草冢,更有白头人。
岁暮客将老,雪晴山欲春。行行车与马,不尽洛阳尘。

横吹曲辞。关山月

唐代翁绶

裴回汉月满边州,照尽天涯到陇头。影转银河寰海静,
光分玉塞古今愁。笳吹远戍孤烽灭,雁下平沙万里秋。
况是故园摇落夜,那堪少妇独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