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中作

唐代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译文及注释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yuán)
打马驱驰越过沙漠,长途跋涉来到边疆。
垣:城上矮墙。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边城一带如此萧条,日光惨淡白云昏黄。
萧条:冷落。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lǔ)翻。
身临沙场争战之处,常为胡虏的反复侵扰而忧伤。
翻:同“反”,反叛。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胸中不是没有安边良策,无奈将帅己得封赏无心边防。
安边书:安边的策略。诸将:指安禄山等人。

(chóu)(chàng)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才如孙吴却无处施展呀,只好归来闭门独自惆怅。
孙吴事:指孙武、吴起用兵之事。孙武,春秋齐国人,古代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吴起,战国时卫人,任魏国将军,大败秦兵,亦有兵法行世。

参考资料:

1、余正松编选,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04,第220页

2、朱德才,杨燕主编,唐宋诗词上册,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10,第206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打马驱驰越过沙漠,长途跋涉来到边疆。
边城一带如此萧条,日光惨淡白云昏黄。
身临沙场争战之处,常为胡虏的反复侵扰而忧伤。
胸中不是没有安边良策,无奈将帅己得封赏无心边防。
才如孙吴却无处施展呀,只好归来闭门独自惆怅。

注释
蓟(jì)中:指蓟城,今河北大兴西南。
垣(yuán):城上矮墙。
萧条:冷落。
翻:同“反”,反叛。
安边书:安边的策略。
诸将:指安禄山等人。
孙吴事:指孙武、吴起用兵之事。孙武,春秋齐国人,古代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吴起,战国时卫人,任魏国将军,大败秦兵,亦有兵法行世。

参考资料:

1、余正松编选,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04,第220页

2、朱德才,杨燕主编,唐宋诗词上册,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10,第206页

创作背景

  《文苑英华》与敦煌唐写本残卷《唐人选谢诗》中此诗皆题作《送兵还作》,可知此诗是高适在天宝十年(751)冬天送兵后,于次年春天南返封丘时所作。

参考资料:

1、丁敏翔,白雪,李倩编著,唐诗鉴赏大全集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8,第247页

鉴赏

  蓟中指蓟城,在今北京市大兴县西南。高适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春南返封丘,写下了这首诗。

  诗一开篇,就以“沙漠”、“塞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接着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三、四句,则写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映入眼帘的,是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萧条”荒凉景象;纵目远眺,只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天地玄黄。开始四句叙事写景,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境界阔大,人物虽尚未出场,但通过“策马”“长驱”的壮烈之举,落日黄云的苍茫之色,特别是“落日何萧条”句中的“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这两句既是由前面的叙事写景到下文议论抒情的转折,又是具体揭示前文“边城何萧条”的原因:征战不息,原来是“胡虏”的反叛造成的,同时也暗示对安禄山以“边功市宠”,引起战端。据《通鉴·玄宗天宝四载》记载: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逼得“奚契丹各杀公主以叛。”可见天宝时期东北边境的“边患”,主要是安禄山进行不义战争造成的。尽管当时安禄山手握三镇雄兵,是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的显赫人物,而高适“栖迟一尉”,人微言轻,对此倒行逆施却已难捺愤怒,因此感情的激流勇掀波澜,以一强烈的反诘:“岂无安边书?”对统治者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高度自信心。

  史言高适“喜言王霸大略”,“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旧唐书·高适传》)对给国家、人民带来苦难的不义战争,高适坚决反对。但现实却是贤者沉沦,奸邪得志。“诸将已承恩”一句回答,包含着诗人多少深沉的愤慨!这一起一伏之中,诗人的感情又由激越转向沉痛。这样自然引出末尾两句,“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这两句各用一典,孙、吴指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末年大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见《后汉书·陈寔传》)。此二句含蕴的情感十分深厚强烈,有言少意多之妙。不过,第二句的“闭门”之说,是对现实极为不满的反语,其实高适对现实是十分关注的,对政治是极为热衷的。正如钟惺所评:“ 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归咎于君;‘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成恩’,归咎于臣。”“‘已承恩’三字偷惰欺蔽二意俱在其中,可为边事之戒。”(《唐诗归》卷十二)。

  艺术上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壮烈的情怀。议论抒情,出言深睿精警,意绪起伏捭阖,透射出诗人强烈的愤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凛凛风仪。全诗语言看似平淡质朴,但由于“感赏之情,殆出常表”(徐献忠《唐诗品》)同样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198-200页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策马沙漠长驱塞垣
边城萧条白日黄云
一到征战胡虏
安边承恩
惆怅孙吴归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适简介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高适的诗词>>
猜您喜欢

宋中十首

唐代高适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朝临孟诸上,忽见芒砀间。赤帝终已矣,白云长不还。
时清更何有,禾黍遍空山。
景公德何广,临变莫能欺。三请皆不忍,妖星终自移。
君心本如此,天道岂无知。
梁苑白日暮,梁山秋草时。君王不可见,修竹令人悲。
九月桑叶尽,寒风鸣树枝。
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
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
出门望终古,独立悲且歌。忆昔鲁仲尼,凄凄此经过。
众人不可向,伐树将如何。
逍遥漆园吏,冥没不知年。世事浮云外,闲居大道边。
古来同一马,今我亦忘筌。
五霸递征伐,宋人无战功。解围幸奇说,易子伤吾衷。
唯见卢门外,萧条多转蓬。
常爱宓子贱,鸣琴能自亲。邑中静无事,岂不由其身。
何意千年后,寂寞无此人。
阏伯去已久,高丘临道傍。人皆有兄弟,尔独为参商。
终古犹如此。而今安可量。

同观陈十六史兴碑

唐代高适

荆衡气偏秀,江汉流不歇。此地多精灵,有时生才杰。
伊人今独步,逸思能间发。永怀掩风骚,千载常矻矻.
新碑亦崔嵬,佳句悬日月。则是刊石经,终然继梼杌。
我来观雅制,慷慨变毛发。季主尽荒淫,前王徒贻厥。
东周既削弱,两汉更沦没。西晋何披猖,五胡相唐突。
作歌乃彰善,比物仍恶讦。感叹将谓谁,对之空咄咄。

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

唐代高适

吾友吏兹邑,亦尝怀宓公。安知梦寐间,忽与精灵通。
一见兴永叹,再来激深衷。宾从何逶迤,二十四老翁。
于焉建层碑,突兀长林东。作者无愧色,行人感遗风。
坐令高岸尽,独对秋山空。片石勿谓轻,斯言固难穷。
龙盘色丝外,鹊顾偃波中。形胜驻群目,坚贞指苍穹。
我非王仲宣,去矣徒发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