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张元干宋代〕《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青天怀今古儿曹尔汝

目 mù《國語辭典》

目 [ mù ]

  1. 眼睛。如:「耳聪目明」、「鱼目混珠」、「赏心悦目」、「眉清目秀」。《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 条款、细则。如:「项目」、「条目」、「细目」。《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
  3. 列在书本前供方便查寻的条文。如:「书目」、「篇目」、「目次」、「四库全书总目」。
  4. 名称、标题。如:「品目」、「名目」、「题目」。
  5. 首领。如:「头目」。
  6. 生物学中分类的阶层名称。如:「界、门、纲、目、科、属、种。」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称呼。《谷梁传·隐公元年》:「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青天 qīng tiān
(1).指天。其色蓝,故称。《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唐 孟浩然 《越中逢天台太一子》诗:“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女媧氏 ﹞炼成三百六十五块半‘五色石’,补好了青天。” 老舍 《四世同堂》四:“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 北平 的青天底下。”
(2).晴天。喻光明美好的世界。《太平天囯歌谣·天囯起义在金田》:“带领穷人除 清 妖,从此穷人见青天。” 贺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六幕:“今天咱们翻了身,今天咱们见青天!”
(3).喻指清官。《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只见几家隣舍,一齐跑上去告道:‘相公的言语,委是青天。’”《金瓶梅词话》第十回:“正是:名标书史播千年,声振黄堂传万古。贤良方正号青天,正直清廉民父母。”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刘清》:“ 刘松斋 清 ,以县吏起家,著‘青天’名。” 巴金 《随想录〈小人·大人·长官〉》:“我常常想:倘使我自己不争气,是个扶不起的 阿斗 ,事事都靠 包青天 、 海青天 ,一个青天,两个青天,能解决多少问题呢?”  ——《漢語大詞典》
怀 ( 懷 ) huái《國語辭典》
怀
  1. 「懷 」的異體字。
今古 jīn gǔ
(1).现时与往昔。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
(2).谓古往今来,从古到今。
(3).过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时间。《北史·薛辩传》:“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 唐 王昌龄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诗:“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元 赵孟俯 《闻捣衣》诗:“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时始惘然。”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漢語大詞典》
肯 kěn《國語辭典》

肯 [ kěn ]

  1. 許可、答應。如:「首肯」、「他不肯讓我辭職。」《國語·晉語四》:「楚眾欲止,子玉不肯。」
  2. 願意、樂意。《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1. 那裡、怎麼。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豈」。唐·岑參〈梁園歌送河南王說判官〉詩:「當時置酒延枚叟,肯料平臺狐兔走。」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肯 [ ​kěng ]

  1. (一)​之又音。
儿曹(兒曹)ér cáo
犹儿辈。《史记·外戚世家褚少孙论》:“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 唐 韩愈 《示儿》诗:“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生已沽名衒气豪,死犹虚伪惑儿曹。” 清 赵翼 《上元后一夕市口观灯》诗:“儿曹牵衣喜相告,出门要看红灯红。”  ——《漢語大詞典》
恩 ēn《國語辭典》

恩 [ ēn ]

  1. 他人给我或我给他人的帮助。如:「感恩」、「大恩大德」。
  2. 情爱。唐·白居易〈后宫词〉:「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清·洪升《长生殿·第三七出》:「记盒钗初赐,种下这恩深厚。」
  1. 有德泽的。如:「恩师」、「救命恩人」。
  2. 国家有特殊庆典而特别举办的。如:「恩诏」、「恩科」。
怨 yuàn《國語辭典》

怨 [ yuàn ]

  1. 责备、怪罪、痛恨。如:「怨天尤人」、「任劳任怨」。《论语·里仁》:「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1. 仇恨。如:「结怨」、「宿怨」、「以德报怨」、「恩怨分明」。《左传·成公三年》:「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1. 不满的、哀愁的。如:「怨言」、「怨妇」、「怨声载道」。唐·白居易〈杨柳枝二十二韵〉:「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怨 [ ​yuān ]

  1. (一)​之又音。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1.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2.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1.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1.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1.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2.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3.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4.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5.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1.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2. 职官名:➊ ​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4.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尔汝(爾汝)ěr rǔ
(1).古代尊长对卑幼者的称呼。引申为轻贱之称。《孟子·尽心下》:“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 朱熹 集注:“盖尔汝,人所轻贱之称。” 焦循 正义:“尔汝为尊於卑,上於下之通称,卑下者自安而受之,所谓实也……盖假借尔汝为轻贱,受尔汝之实,即受轻贱之实。”《北史·儒林传上·陈奇》:“﹝ 游雅 ﹞尝众辱 奇 ,或尔汝之,或指为小人。” 宋 苏轼 《墨君堂记》:“凡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
(2).彼此亲昵的称呼,表示不拘形迹,亲密无间。 唐 韩愈 《听颍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宋 叶适 《建康府教授惠君墓志铭》:“ 毗陵 惠端方 为 永嘉 丞,与民尔汝,求事情实而审寘其便处,不以妄与夺取快也。” 清 吴伟业 《画兰曲》:“记得妆成一见时,手拨帘帷便尔汝。”参见“尔汝交”。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