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溪边(谿邊)xī biān
古代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西山经》:“﹝ 天帝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谿边,席其皮者不蛊。” 郭璞 注:“或作谷遗。” 毕沅 曰:“草木鸟兽之名多双声,当为谷遗。” ——《漢語大詞典》
茅屋 máo wū
亦作“茆屋”。 用茅草盖的房屋。《左传·桓公二年》:“清庙茅屋。” 杜预 注:“以茅饰屋,著俭也。”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一:“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 唐 姚合 《将归山》:“闻道旧溪茆屋畔,春风新上数枝藤。”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鸡上木》:“日午吹烟絶,吟声出茅屋。”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他自己连茅屋都没得住的,东飘西荡,你到那里去找他?” ——《漢語大詞典》
两三(兩三)liǎng sān
几个。表示少量。《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唐 皎然 《舟行怀阎士和》诗:“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两三片。” 元 萨都剌 《秋词》:“清夜空车出 建章 ,紫衣小队两三行。” 老舍 《骆驼祥子》一:“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 ——《漢語大詞典》
椽 chuán《國語辭典》
椽 [ chuán ]
名- 架在桁上用以承接木条及屋顶的木材。《左传·桓公十四年》:「以大宫之椽,归为卢门 之椽。」《晋书·卷八五·诸葛长民传》:「屋中柱及椽桷间,悉见有蛇头,令人以刀悬斫,应刃隐藏,去辄复出。」也称为「椽子」。
宽窄(寬窄)kuān zhǎi
(1).面积、范围大小的程度。 唐 白居易 《题新居寄元八》诗:“阶庭宽窄纔容足,墙壁高低粗及肩。” 管桦 《井台上》:“‘我儿子在南边挖河寄个奖状来了,这么大!’说着用手比划着那奖状的宽窄。”
(2).偏指宽度。《西游记》第七三回:“那箱儿有八寸高下,一尺长短,四寸宽窄。”
(3).谓肥与瘦;广与狭。亦谓多与少。 唐 孟郊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诗:“饮食迷精粗,衣裳失宽窄。” 宋 晓莹 《罗湖野录》卷二引 圆禅师 《渔父词》:“本是 瀟湘 一钓客,自东自西自南北。只把孤舟为屋宅,无宽窄,幕天席地人难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饮量无论宽窄,贵在能好;饮伴无论多寡,贵在善谈。” ——《漢語大詞典》
(2).偏指宽度。《西游记》第七三回:“那箱儿有八寸高下,一尺长短,四寸宽窄。”
(3).谓肥与瘦;广与狭。亦谓多与少。 唐 孟郊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诗:“饮食迷精粗,衣裳失宽窄。” 宋 晓莹 《罗湖野录》卷二引 圆禅师 《渔父词》:“本是 瀟湘 一钓客,自东自西自南北。只把孤舟为屋宅,无宽窄,幕天席地人难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饮量无论宽窄,贵在能好;饮伴无论多寡,贵在善谈。” ——《漢語大詞典》
其如 qí rú
怎奈;无奈。 唐 刘长卿 《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诗:“虽欲少留此,其如归限催。”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之六:“料得明年秋色在,香可爱,其如镜里花颜改。” 元 萧德祥 《杀狗劝夫》第三折:“你倒生的乖,其如我不騃。你将人杀死,怎教兄弟埋。” ——《漢語大詞典》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名-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 概括。如:「一般來說」。
-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钓船(釣舩)diào chuán
渔船。 宋 黄庭坚 《次韵张仲谋过酺池寺斋》:“我梦江湖去,钓舩刺芦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