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北庭芳草秀色深谷

北庭 běi tíng
(1).指 汉 代北单于所统治之地。《后汉书·南匈奴传》:“南单于復上求灭北庭。”
(2).泛指塞北少数民族所统治之地。 宋 陆游 《记九月三十日夜半梦》诗:“东阁羣英鸣佩集,北庭大战捷旗来。” 明 都穆 《都公谈纂》卷下:“ 景泰 间, 广陵伯 刘安 守 大同 , 郭登 为参将,时 英宗 在北廷。” 清 孙枝蔚 《春晚》诗:“送春画阁如南浦,缺雨良苗似北庭。”
(3). 唐 方镇名。属 陇右道 。以其治所在 北庭都护府 ,节度使例兼 北庭 都护,故通称 北庭 。辖西北 伊 、 西 、 庭 三州及 北庭都护府 境内诸军镇、守捉。其地后入 回纥 ,继入 吐蕃 。 唐 杜甫 《近闻》诗:“ 崆峒 五原 亦无事,北庭数有 关中 使。” 清 吴伟业 《送陇右道吴赞皇之任》诗:“移檄 北庭 收属国,閲兵西海取封侯。”
(4).指 燕京 。即今 北京市 。 元 建都 燕京 ,时汉人称之为北庭。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序》:“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芳草 fāng cǎo
(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沈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漢語大詞典》
秀色 xiù sè
(1).秀美的容色。 汉 张衡 《七辩》:“淑性窈窕,秀色美艷。” 晋 傅玄 《明月篇》:“玉颜盛有时,秀色随年衰。”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六:“秀色空絶世,馨香谁为传?” 宋 曾巩 《明妃曲》之一:“ 明妃 未出 汉 宫时,秀色倾人人不知。”
(2).优美的景色。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麦垄多秀色,杨园流好音。” 唐 杜甫 《次晚洲》诗:“ 晚洲 适知名,秀色固异状。” 宋 王特起 《梅花引》词:“山之麓,河之曲,一湾秀色盘虚谷。” 郭沫若 《歌颂中朝友谊·洪命熹副首相陪游金刚山》诗:“同上 金刚 幸有缘,胸中秀色几迴旋。”  ——《漢語大詞典》
连 ( 連 ) lián
连 [ lián ]
  1. 相接:~日。~夜。~年。~亘(接连不断)。~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载。~缀。~理。烽火~天。~篇累(lěi )牍。
  2. 带,加上:~带。~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处罚)。
  3. 就是,既使,甚至于:~我都不信。
  4. 联合:外~东吴。
  5. 军队的编制单位,“”的上一级:~长。
  6. 姓。
  7. 同“琏”,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具。
  8. 同“链”,铅矿。
深谷 shēn gǔ
幽深的山谷。 晋 陆机 《从军行》:“深谷邈无底,崇山鬱嵯峨。” 徐怀中 《西线轶事》:“这里公路的内侧是悬崖,外侧是深谷。”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