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南海滨,举世谁保持。

晁公溯宋代〕《次韵杨光父见赠

为善惟不足,务德莫如滋。
古人行此道,名与星斗垂。
是邦秃鬓翁,实乃古丑夷。
区区岂云难,长者能折枝。
上寻声光远,下感风俗衰。
老夫强解事,曲学安所施。
不见南海滨,举世谁保持。
吾方那可用,乡党笑脱颐。
但皆指乔木,故园今在兹。
乔木诚茂美,叹息将何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不见南海举世保持

不见(不見)bú jiàn
(1).看不到。《易·艮》:“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韩愈 《琴操·拘幽操》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色盲》:“ 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南海 nán hǎi
(1).泛指南方的海。《书·禹贡》:“导 黑水 至于 三危 ,入于南海。” 孔 传:“ 黑水 自北而南,经 三危 ,过 梁州 入南海。” 唐 韩愈 《送区册序》:“有 区 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
(2).古代指极南地区。《左传·襄公十三年》:“赫赫 楚国 ,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礼记·祭义》:“推而放诸南海而準,推而放诸北海而準。”《荀子·王制》:“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 中国 得而财之。”
(3).泛指东南亚地区,犹言南洋。
(4).指 东海 。《史记·秦始皇本纪》:“上 会稽 ,祭 大禹 ,望于 南海 ,而立石刻颂 秦 德。”
(5).特指 南海观音 所在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鲁公女》:“汝志良嘉,但须要到南海去。” 吕湛恩 注:“ 观音大士 示现在 浙江 定海县 东 落伽山 ( 落伽山 孤峙海中)。故称 南海观音 。”
(6).指 南中国海 ,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 周恩来 《别李愚如并示述弟》诗:“出国去,走 东海 、 南海 、 红海 、 地中海 ,一处处的浪卷涛涌,奔腾浩瀚。” 田汉 《梅兰芳纪事》诗之十七:“名山每看添生面, 南海 秋深访 厦门 。”  ——《漢語大詞典》
滨 ( 濱 ) bīn
滨 [ bīn ]
  1. 水边;近水的地方:海~。湖~。
  2. 靠近(水边):~海。~湖。~江。
举世(舉世)jǔ shì
全世界;普天下。《庄子·逍遥游》:“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唐 方干 《德政上睦州胡中丞》诗:“羣书已熟无人似,五字研成举世传。”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七七’开抗战,君自海外回。东进杀 倭 寇,举世惊风雷。”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保持 bǎo chí
(1).保护扶持。 汉 王符 《潜夫论·本政》:“而欲使志义之士,匍匐曲躬以事己,毁颜諂諛以求亲,然后乃保持之,则贞士採薇冻馁,伏死巖穴之中而已尔。” 前蜀 杜光庭 《镇江侍中宗黯解缆醮水府词》:“伏以道化所覃,神休普被,上惟邦国,下及人伦,咸资拯护之功,潜假保持之力。” 清 王韬 《设官泰西下》:“今我国家眷顾苍黎,不忍以数百万赤子远弃之海外,特议简星使,设领事,以为保持计。”
(2).保全,保护使不受损害。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衰世之中,保持名节。”《南史·范晔传》:“初, 熙先 父 默之 为 广州 刺史,以赃货下廷尉,大将军 彭城王 义康 保持之,故免。”《旧唐书·酷吏传下》:“ 绍之 后坐赃污,詔 传弓 按之,获赃五千餘贯以闻,当坐死。 韦庶人 妹保持之,遂黜放为 岭南 琼山 尉。”
(3).把持。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观者万计,莫不切齿。 从愿 潜察获,欲奏处,刑宪为势门保持乃止。”
(4).犹言保重。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碧衣拜送门外云:‘某是生人, 安州 编户少府,当为 安州 都督,故先施敬,愿自保持。’”
(5).保留或维持(原状)。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这间屋子的陈设,尽量保持当年的气派,一点也不觉寒伧。” 秦牧 《花城·在遥远的海岸上》:“我记起了华侨许多保持祖国古老的风俗习惯的事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