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尊更值醪敷热,下箸仍欣鲙缕赪。

葛胜仲宋代〕《次韵刘卿任阜民对假菊花尝新酒

隆冬急雪舞淄渑,那得鲜鲜细菊呈。何处幻师来衒巧,此花词客最钟情。

盈尊更值醪敷热,下箸仍欣鲙缕赪。应笑蓬蒿张仲蔚,忍寒独坐到黎明。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下箸鲙缕

盈 yíng《國語辭典》

盈 [ yíng ]

  1. 充满。汉·王充《论衡·论死》:「以囊橐盈粟米,米在囊中。」《金史·卷一一六·徒单兀典传》:「随军妇女弃掷幼稚,哀号盈路。」
  2. 足、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宋·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二首之二:「使天下举首戴且者,盈其愿而退,则后世之书,可胜传哉?」
  3. 增加。《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土圭测景,不缩不盈。」
  1. 过多。《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致求盈余,但自苦耳。」通「赢」。
  2. 骄傲、自满。《易经·谦卦·彖曰》:「人道恶盈而好谦。」《抱朴子·外篇·安贫》:「夫藏多者亡厚,好谦者忌盈。」
  3. 丰富、饱满。《文选·宋玉·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西游记·第四○回》:「霜凋红叶林林瘦,雨熟黄粱处处盈。」
尊 zūn《國語辭典》

尊 [ zūn ]

  1. 酒器。《廣韻·平聲·魂韻》:「尊,《說文》曰:『酒器也。』」《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賓客。」
  2. 對長輩的敬稱。如:「尊長」。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凡宗親世數,有從父,有從祖,有族祖。江南風俗,自茲已往,高秩者,通呼為尊。」
  3. 量詞。計算大炮或神像的單位。如:「十尊大炮」、「五尊神像」。
  1. 敬重。如:「尊敬」、「尊師重道」。《禮記·曲禮上》:「禮者自卑而尊人。」
  1. 稱人的敬辭,通常加在與對方有關的人事物上。如:「尊體」、「尊囑」、「尊夫人」、「尊姓大名」。
  2. 高。《易經·繫辭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3. 顯貴的。如:「尊貴」。《禮記·曲禮上》:「尊客之前不叱狗。」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1.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2.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1.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2.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3.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1.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3.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4.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5.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6.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1.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值 zhí《國語辭典》

值 [ zhí ]

  1. 价格。如:「价值」。
  2. 数值的简称。如:「平均值」。
  1. 面对。《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义纵传》:「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汉·王充《论衡·实知》:「至汉兴,长乐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值其墓,竟如所言。」
  2. 执行勤务。如:「值班」、「值勤」。
  3. 抵得上。《水浒传·第六回》:「值是值二千贯,只没个识主。」《红楼梦·第三一回》:「几把扇子,能值几何?」

值 [ zhì ]

  1. 持、拿著。《诗经·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醪 láo《國語辭典》

醪 [ láo ]

  1. 混含渣滓的浊酒。《说文解字·酉部》:「醪,汁滓酒也。」《文选·刘伶·酒德颂》:「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
敷 fū《國語辭典》

敷 [ fū ]

  1. 散布、传布。《书经·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祇承于帝。」唐·皮日休〈十原系述·原弈〉:「舜不忍伐,而敷之文德,然后有苗格焉。」
  2. 陈述。《诗经·商颂·长发》:「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研书赏理,敷文奏怀。」
  3. 铺设、展开。《书经·顾命》:「牖间南向,敷重篾席。」《楚辞·屈原·离骚》:「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4. 涂抹。如:「敷脸」、「敷药」。《红楼梦·第三四回》:「宝姑娘送去的药,我给二爷敷上了,比先好些了。」
  5. 足够。如:「入不敷出」。《三国演义·第三○回》:「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
热 ( 熱 ) rè
热 [ rè ]
  1. 温度高,感觉温度高,与“”相对:~水。~带。灼~。~度。水深火~(喻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
  2. 身体发烧:~症。
  3. 使温度升高:~敷。
  4. 情意深:~心。~情。~忱。~切。~血。~爱。
  5. 旺、盛:~闹。~潮。~火朝天。
  6. 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中。
  7. 受很多人普遍欢迎、关注的:~销。~门儿。
  8. 物理学上指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发出的一种能:~能。~力学(研究热能和别种能相互转化的科学)。
  9. 放射性强:~核武器。
下箸 xià zhù
亦作“ 下筯 ”。 用筷子取食;吃。《晋书·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唐 李白 《寻鲁城范居士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诗:“他筵不下筯,此席忘朝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仲舒 长老﹞所食皆蜜也。豆腐、麪觔、牛乳之类,皆渍蜜食之,客多不能下箸。”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京师人家日供常膳,未识下筯食味,非取於市不属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到后来大少爷死了,更是冷一顿,热一顿,甚至有不能下箸的时候。”  ——《漢語大詞典》
仍 réng《國語辭典》

仍 [ réng ]

  1. 因循、沿袭。《文选·张衡·思玄赋》:「夫吉凶之相仍兮,怕反庂而靡所。」唐·柳宗元〈封建论〉:「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
  1. 屡次、频频。《国语·周语下》:「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汉书·卷九·元帝纪》:「百姓仍遭凶阨,无以相振。」
  2. 依然、还。如:「他的病仍不见好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 于是、因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南史·卷四九·刘怀珍传》:「与崔祖思友善……及闻祖思死,恸哭,仍得病,建元二年卒。」
欣 xīn《國語辭典》

欣 [ xīn ]

  1. 悦服、爱戴。《国语·晋语二》:「庶几曰诸侯义而抚之,百姓欣而奉之,国可以固。」
  1. 喜乐。如:「欣慰」、「欣然忘忧」。《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1. 姓。如五代时有欣彪。
鲙缕(鱠縷)kuài lǚ
鱼片、肉丝。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酒食》:“又鱠法,鲤一尺,鯽八寸,去排泥之羽,鯽员天肉腮后鬐前,用腹腴拭刀,亦用鱼脑,皆能令鱠缕不着刀。” 宋 苏轼 《春菜》诗:“茵蔯甘菊不负渠,鱠缕堆盘纤手抹。” 清 方文 《品鱼·中品·鲭》诗:“五侯不可作,鱠缕至今传。”  ——《漢語大詞典》
赪 ( 赬 ) chēng
赪 [ chēng ]
  1. 红色:~面(脸红)。~颜(脸红)。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