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方话旧,捧诏去长安。

王禹偁宋代〕《送奉常李丞赴阙

江城方话旧,捧诏去长安。
宦路相逢少,乡情叙别难。
烟波迷晓渡,风雨动春寒。
初夏应回首,重期看牡丹。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江城话旧去长

江城 jiāng chéng
临江之城市、城郭。 唐 崔湜 《襄阳早秋寄岑侍郎》诗:“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闈。” 元 黄庚 《西州即事》诗:“一雨洗空碧,江城独倚楼。” 明 王錂 《春芜记·候约》:“只听得江城吹角,疎鐘下翠微。” 清 黄景仁 《舟中再迭前韵》:“江城雁带边声苦,泽国秋蒸海气腥。”  ——《漢語大詞典》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1.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2. 区域。如:「地方」、「远方」。
  3.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4.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5.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6.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7.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8.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9.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2.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3.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1.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2.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话旧(話舊)huà jiù
叙谈往事、旧谊。 唐 李益 《下楼》诗:“话旧全应老,逢春喜又悲。”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刘晋川司空》:“时 刘 以故少宰起田间,总督河漕, 吴 謁之。留款坐话旧良久,因留之饭。” 胡也频 《倒莫斯科去》二:“接着他们的谈话又开始了,这是一番非常真挚的话旧。”  ——《漢語大詞典》
捧 pěng《國語辭典》

捧 [ pěng ]

  1. 用两手托物。如:「捧碗」、「捧茶」。《后汉书·卷三三·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
  2. 扪、按。如:「捧腹大笑」。《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笑之,归亦捧心而膑其里。」
  3. 赞扬、奉承他人或代为吹嘘。如:「捧场」、「他被捧上天了。」
  1. 量词。计算两手捧承物品的单位。如:「捧著一捧花」。
诏 ( 詔 ) zhào
诏 [ zhào ]
  1. 告诉,告诫:为人父者,必能~其子。
  2. 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书。~令。~谕。奉~。遗~。
去长(去长)
晋书羊祜传一入其境则长江非复所固还保城池则去长入短  ——《韵府拾遗 阳韵》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1.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3.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4. 姓。如汉代有安成。
  1.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2.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1.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2.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3. 加上。如:「安罪名」。
  4.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5.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1.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1.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2.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1.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