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童 tóng《國語辭典》
童 [ tóng ]
名- 古代获罪入官为奴的男子。说文解字:「童,男有罪曰奴,奴曰童,女曰妾。」《汉书·卷九一·货殖传·巴寡妇清传》:「羊彘千双,童手指千。」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童,奴婢也。」
- 未成年的仆役。如:「书童」、「家童」。通「僮」。
- 小孩,未成年的人。如:「牧童」、「儿童」、「童叟无欺」。《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 愚昧、无知的人。《国语·晋语四》:「聋聩不可使听,童昏不可使谋。」
- 姓。如汉代有童仲玉。
- 幼小的。如:「童工」。
- 未结婚的。如:「童男」、「童女」。
- 光秃的。如:「童山濯濯」。
指 zhǐ《國語辭典》
指 [ zhǐ ]
名- 手掌前端分支的部分。如:「手指」。唐·白居易〈新乐府·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一个指头的宽度称为「一指」。如:「三指宽的距离」。
- 用意、主旨。如:「言近指远」。《书经·盘庚上》:「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孟子·告子下》:「愿闻其指。」
- 用手指示。唐·李白〈陌上赠美人〉诗:「遥指红楼是妾家。」
- 朝向、对著。如:「时针正指九点。」、「狙击手把枪管指向甘迺迪。」《吕氏春秋·审分览·知度》:「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
- 希望、依赖。如:「指望」、「这老太太就指著她儿子养活呢!」
- 斥责。《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故布衣行此,指于国,不容乡曲。」《汉书·卷八六·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 直立、翘起来。如:「令人发指」。《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拾 shí/shè《國語辭典》
拾 [ shí ]
动- 捡取、拿起。如:「拾穗」、「拾人牙慧」、「拾金不昧」。《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涂不拾遗。」
- 收集、收敛、整理。如:「把房间收拾干净。」
- 射鞲,古代射箭时所用的皮制护袖。《诗经·小雅·车攻》:「决拾既佽,弓矢既调。」汉·毛亨·传:「决,钩弦也。拾,遂也。」也称为「遂」。
- 十的大写。
拾 [ shī ]
- 参见「拾翻 」条。
拾 [ shè ]
- 参见「拾级 」条。
将 ( 將 ) jiāng/jiàng
将 [ jiāng ]
- 快要:~要。~至。~来。即~。
- 带领,扶助:~雏。扶~。~军。
- 拿,持:~心比心。
- 把:~门关好。
-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 保养:~养。~息。
- 兽类生子:~驹。~小猪。
-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 又,且:~信~疑。
-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 刚,刚刚:~~。~才。
- 姓。
-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秃 ( 禿 ) tū
秃 [ tū ]
- 人无头发,山无树木,树木无枝叶:~子。~头。~顶。
- 鸟羽毛脱落,物体失去尖端:~鹫。~笔。~针。
- 表示不圆满、不周全:文章的开头写得有点~。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惭 ( 慚 ) cán
惭 [ cán ]
- ◎ 羞愧:~愧。羞~。~色。~惧。~怍。~赧。~颜。自~形秽。
贾勇(賈勇)jiǎ yǒng
语本《左传·成公二年》:“ 齐 高固 入 晋 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繫桑本焉。以徇 齐 垒,曰:‘欲勇者,贾余餘勇。’” 杜预 注:“贾,卖也。言己勇有餘,欲卖之。”后以“贾勇”为鼓足勇气的意思。 南朝 宋 何承天 《鼓吹铙歌·雍离》:“归德戒后夫,贾勇尚先鸣。” 宋 苏轼 《乞诏边吏无进取及论鬼章事宜札子》:“边臣贾勇,争欲立功。”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冒险越陂陁,贾勇一而再。” ——《漢語大詞典》
余 ( 餘 ) yú《國語辭典》
余 [ yú ]
代- 我,表第一人稱。《文選·班彪·北征賦》:「余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文選·陸機·歎逝賦》:「余將老而為客。」
- 剩下、多餘。《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同「餘 」。
- 姓。如宋代有余靖。
余 [ xú ]
- 參見「余余」、「余吾鎮」等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