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虽聘邻国,礼岂异和戎。

梅尧臣宋代〕《送唐待制子方北使

王命来天外,阏氏坐帐中。
仪虽聘邻国,礼岂异和戎。
汉使方持节,胡人自带弓。
唯应沙漠凛,不减谏臣风。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邻国和戎

仪 ( 儀 ) yí
仪 [ yí ]
  1.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
  3. 礼物:贺~。谢~。
  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
  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
  6. 姓。
虽 ( 雖 ) suī
虽 [ suī ]
     ◎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然。~则。麻雀~小,五脏俱全。
聘 pìn《國語辭典》

聘 [ pìn ]

  1. 古代诸侯国间遣使通问。《左传·宣公十年》:「季文子初聘于齐。」
  2. 以礼征招、恭请。今多指请人来任职做事。如:「约聘」、「征聘」。《孟子·万章上》:「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汤使人以币聘之。」《礼记·月令》:「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3. 订婚。明·归有光〈先妣事略〉:「有光补学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1. 订婚。或指订婚时男方赠与女方的信物和礼物。如:「大聘」、「小聘」、「下聘」 。

聘 [ pìng ]

  1. 女儿出嫁。如:「聘姑娘」。
邻国(鄰國)lín guó
接壤或国土邻近的国家。《左传·昭公四年》:“恃险与马,而虞邻国之难,是三殆也。”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 唐 元稹 《辨日旁瑞气状》:“邻国臣佐来降,天子有喜贺之事、子孙之庆,臣下忠诚辅主,国中欢喜和合。”《东周列国志》第五回:“邻国俱无嫌隙。” 章炳麟 《訄书·相宅》:“外鑑诸邻国, 柏林 无海, 江户 则曰海堧尔。”  ——《漢語大詞典》
礼 ( 禮 ) lǐ
礼 [ lǐ ]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
  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
  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
  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
  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6. 姓。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异 ( 異 ) yì
异 [ yì ]
  1. 不同的:~乎。~说。~常。~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邪说”)。~化。~性。~样。大同小~。~曲同工。
  2. 分开:离~。~居。
  3. 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
  4. 特别的:奇~。~闻。~彩。奇才~能(特殊的才能)。
  5. 奇怪:惊~。诧~。怪~。
和戎 hé róng
(1).指与少数民族或别国媾和修好。《左传·襄公四年》:“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二:“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戎。”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诸将耻於无功,莫敢言和戎者。” 郁达夫 《杂感》诗之四:“策到和戎原辱国,功成不义反封侯。”
(2).犹和亲。指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结亲交好。 明 马銮 《明妃》诗:“安边无策始和戎,簫鼓含情出禁中。” 郁达夫 《咏史》之三:“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