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聊尔尔,才妙漫云云。

尤侗清代〕《临江仙 其六 题汪蛟门锦瑟图

二十四桥佳丽地,砚斋十二平分。江郎梦笔助奇文。

情深聊尔尔,才妙漫云云。

二十五弦弹夜月,花间锦瑟横陈。春风鬓影看文君。

一窗三妇艳,谁雨复谁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尔尔云云

情 qíng《國語辭典》

情 [ qíng ]

  1. 心理上发于自然的意念,或因外界事物刺激所引发的心理状态。如:「感情」、「温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唐·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 两性间的爱。如:「爱情」、「痴情」、「谈情说爱」。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 友谊、情分。如:「交情」、「人情世故」。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面子。如:「情面」、「求情」、「说情」。
  5. 实际的状况、内容。如:「实情」、「病情」、「行情」。
  1. 有关男女恋情的。如:「情夫」、「情妇」、「情痴」。
  1. 分明、明明。《红楼梦·第四回》:「薛蟠见母亲如此说,情知扭不过的。」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1.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2.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3.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4.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5.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聊 liáo《國語辭典》

聊 [ liáo ]

  1. 乐事、兴趣。《楚辞·王逸·九思·逢尤》:「心烦愦兮意无聊,严载驾兮出戏游。」汉·王延寿·注:「聊,乐也。」
  2. 姓。如汉代有聊仓。
  1. 藉、依赖。如:「民不聊生」。《文选·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2. 闲谈。如:「聊天」、「闲聊」。
  1. 姑且、暂且。如:「聊备一格」、「聊表寸心」。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三五:「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尔尔(爾爾)ěr ěr
(1).答应声。犹是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媒人下牀去,诺诺復尔尔。”《晋书·张方传》:“ 垣 迎説 辅 曰:‘……王若问卿,但言尔尔,不然必不免祸。’”
(2).如此。《南齐书·豫章文献王传》:“太子亦不知臣有此屋,政以东宫无,而臣自处之,体不宜尔尔。” 宋 李处全 《水调歌头·送王景文》词:“江山尔尔,回首千载几兴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女笑曰:‘婢子何胆怯尔尔!’” 邹韬奋 《萍踪寄语初集》十四:“ 那不勒斯城 的本身不过尔尔,它的著名是该城附近的古迹名胜。”
(3).进退合度貌。 明 何景明 《明威将军指挥佥事余君墓志铭》:“佩玉紫紫,垂带委委,话言唯唯,旋辟尔尔。”  ——《漢語大詞典》
才 cái《國語辭典》

才 [ cái ]

  1. 天赋的能力、禀性。《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2. 力量、智慧。《诗经·鲁颂·駉》:「思无期,思马斯才。」汉·王充《论衡·实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通「材」。
  3. 有才能、智慧的人。如:「天才」、「英才」、「干才」。《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
  4. 讽称某类的人。如:「蠢才」、「奴才」。
  5. 姓。如明代有才宽。
  1. 方、始。如:「刚才」、「方才」、「戏才开锣」、「呆了半晌,我才会意过来。」《晋书·卷七九·谢安传》:「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
  2. 仅。如:「他今年才五岁。」、「我身上才带五块钱。」
  3. 表示强调的语气。如:「我才不干呢!」、「他哪有累?我才累呢!」
妙 miào《國語辭典》

妙 [ miào ]

  1. 美好。如:「美妙」、「絕妙好辭」。《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宋·蘇軾〈紅梅〉詩三首之二:「也知造物含深意,故與施朱發妙姿。」
  2. 神奇、奇巧。如:「巧妙」、「奇妙」、「奧妙」、「玄妙」、「微妙」。
  3. 有趣的。如:「這個點子真妙!」
  4. 幼小。漢·王符《潛夫論·思賢》:「皇后兄弟,主婿外孫,年雖童妙,未脫桎梏」唐·錢起〈送傅管記赴蜀軍〉詩:「賜璧腰金應可料,才略縱橫年且妙。」
  1. 精微深奧的事理。《老子·第一章》:「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唐·白居易〈動靜交相養賦〉:「故老氏觀妙,顏氏知幾。」
  2. 姓。如明代有妙齡。
漫 màn《國語辭典》

漫 [ màn ]

  1. 水满而外溢。《新唐书·卷一七六·张籍传》:「其流波漫。」
  2. 蒙、覆盖。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三·混沌灯》:「令其仆买大竹作灯毬,漫以黑纸,挂于几桉之侧。」
  1. 遍布的、充满的。如:「漫山遍野」、「漫天大雾」。
  2. 放纵不加拘束。如:「浪漫」、「散漫」、「漫不经心」。《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诸镇入卫之兵,嫌非统属,漫无纪律。」
  3. 模糊不可辨认的样子。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4. 长、远。如:「漫漫长夜」。《文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还望顾旧乡,长路漫浩浩。」
  1. 徒、空、枉。唐·杜甫〈有客〉诗:「漫劳车马驻江干。」宋·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词:「漫悲歌、伤怀吊古。」
  2. 莫、不要。如:「漫说是他,就是你去也不成。」唐·张谓〈赠赵使君美人〉诗:「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
  3. 随便、胡乱。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聊斋志异·卷二·莲香》:「生疑其妒,漫应之。」

漫 [ mán ]

  1. 水广大的样子。《集韵·平声·桓声》:「漫,水广大貌。」
  1. 盈满。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麤俗。」
云云 yún yún
(1).周旋回转貌。《吕氏春秋·圜道》:“云气西行,云云然。” 高诱 注:“云,运也,周旋运布,肤寸而合,西行则雨也。”
(2).芸芸。众貌;盛貌。《庄子·在宥》:“万物云云,各復其根。” 成玄英 疏:“云云,众多也。” 南朝 梁 沈约 《述僧中食论》:“万事云云,皆三者之枝叶耳。” 唐 陈子昂 《麈尾赋》:“天之浩浩兮物亦云云,性命变化兮如丝之棼。” 明 李东阳 《桂岩书院题》诗:“冠裳皆秩秩,礼乐漫云云。”
(3).犹纭纭。纷纭;纷纷(多用于形容言语、议论多而杂)。 汉 仲长统 《昌言·损益》:“为之以无为,事之以无事,何子言之云云也?” 唐 薛逢 《题独孤处士村居》诗:“何如一被风尘染,到老云云相是非。” 元 张可久 《寨儿令·春思》曲:“阑干旧时无限春,笑语云云,图画真真。”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多应此处有声闻,洗耳听云云。”
(4).犹言如此,这样。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闻 荆州 诸将,并得降者,皆言 交州 为君所执, 豫章 拒命,不承执事,疫旱并行,人兵减省,各求进军。其言云云,孤闻此言,未以为悦。” 唐 孟云卿 《伤时》诗之一:“岂伊逢世运,天道亮云云。” 严复 《原强续篇》:“致吾国君臣上下,谓经武之事,不外云云。”
(5).一般多用为表示有所省略之词。《汉书·汲黯传》:“上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 颜师古 注:“云云,犹言如此如此也,史畧其辞耳。”《孔子家语·好生》:“ 孔子 为 鲁 司寇,断狱皆进众议者而问之曰:‘子以为奚若?某以为何若?’皆曰云云。如是,然后夫子曰:‘当从某子几是。’” 唐 韩愈 《石鼎联句》诗序:“次传於 喜 , 喜 踊跃,即缀其下云云,道士哑然笑曰:‘子诗如是而已。’”
(6).谓等等,之类。 鲁迅 《且介亭杂文·附记》:“只有不准说‘言行一致’云云,也许莫明其妙,现在我应该指明,这是因为又触犯了‘第三种人’了。” 孙犁 《金梅〈文海求珠集〉序》:“目前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有些文艺评论所以写不好,是因为作者没有创作实践云云。”
(7).助词。用于句末,无义。《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自云曾歷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説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8).山名。 泰山 下的小山,在 山东省 泰安市 东南。《管子·封禅》:“昔 无怀氏 封 泰山 ,禪 云云 。” 尹知章 注:“ 云云山 在 梁父 东。”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方当巡 云云 之礼,啟 亭亭 之业。”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