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知办此和羹品,正为和羹国手谋。

廖行之宋代〕《鹧鸪天·送了春归雨未收

送了春归雨未收。雨肥梅子满枝头。心知办此和羹品,正为和羹国手谋。蓂两荚,岁千秋。崧高神气禀公侯。好将一卷周公礼,起佐皇家定九州。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心知和羹和羹国手

心知 xīn zhī
心智。知,同“ 智 ”。《礼记·乐记》:“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旧唐书·柳公绰传》:“寒暑满天地之间,浹肌肤於外;好爱溢耳目之前,诱心知於内。”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性》:“人之血气心知,原於天地之化者也。”
犹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唐 严维 《丹阳送韦参军》诗:“ 丹阳 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唐 李咸用 《送进士刘松》诗:“滔滔皆 鲁 客,难得是心知。” 明 冯梦龙 《山歌·素帕》:“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  ——《漢語大詞典》
办 ( 辦 ) bàn
办 [ bàn ]
  1. 处理:~公。~事。~理。
  2. 处分:惩~。法~。首恶必~。
  3. 置备:~置。~货。
  4. 创设:创~。兴(xīng)~。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和羹 hé gēng
(1).配以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贝锦以繁采发华;和羹以盐梅致旨。”后用以比喻大臣辅助君主综理国政。 唐 钱起 《陪郭令公东亭宴集》诗:“不愁懽乐尽,积庆在和羹。”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二:“举朝水火和羹苦,于野玄黄战血重。”
(2).喻宰辅之职。 宋 王禹偁 《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弄印之名已著,和羹之命爰行。”  ——《漢語大詞典》
品 pǐn《國語辭典》

品 [ pǐn ]

  1. 众多的。《说文解字·品部》:「品,众庶也。」《易经·乾卦·彖曰》:「云行雨施,品物流行。 」
  1. 某一类东西的总称。如:「物品」、「食品」、「成品」、「商品」。
  2. 事物的种类。《书经·禹贡》:「厥贡惟金三品。」孔安国·传:「金、银、铜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傍及万品,动植皆文。」
  3. 等级。如:「上品」、「极品」、「诗品」。
  4. 古代官制中的阶级。如:「一品」、「官品」。元·关汉卿《碧玉箫·秋景堪题曲》:「官品极,到底成何济!」
  5. 人的德性。如:「人品」、「学品」。
  6. 姓。如明代有品嵒。
  1. 评量、评断好坏优劣。如:「品诗」、「品文」。
  2. 吹奏乐器。如:「品竹」、「品箫」。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1.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2.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3.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4.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5.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6.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7.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1.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2.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3.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1.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2.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1.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2.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1. 参见「正月 」条。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国手(國手)guó shǒu
一国中某项技艺最为出众的人。 唐 白居易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唐 裴说 《棋》诗:“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 宋 苏轼 《循守临行出小鬟复用前韵》:“趁著春衫游上苑,要求国手教新音。”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我是外科医国手也,何必他求?” 傅敷 《感怀》诗之三:“拯乱几曾逢国手,嫉余早分到蛾眉。”  ——《漢語大詞典》
谋 ( 謀 ) móu
谋 [ móu ]
  1. 计划,计策,主意:计~。出~划策。
  2. 设法寻求:~求。图~。~面。~篇。~生。~幸福。
  3. 商议:~议。~划。不~而合。
  4.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