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屋连云冷,冬宵彻晓明。

项安世宋代〕《送客北关回赴省宿次韵和杨秘书

扰扰送征行,匆匆赴北城。
隔关愁暝早,入直爱官清。
夏屋连云冷,冬宵彻晓明。
不眠身百转,无计决平生。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夏屋连云冬宵彻晓

夏屋 xià wū
(1).大俎,大的食器。《诗·秦风·权舆》:“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餘。” 毛 传:“夏,大也。” 郑玄 笺:“屋,具也。”一说指大屋。参阅 孔颖达 疏。
(2).大屋。《楚辞·大招》:“夏屋广大,沙堂秀只。” 王逸 注:“言乃为魂造作高殿峻屋,其中广大。”《礼记·檀弓上》:“见若覆夏屋者矣。” 郑玄 注:“夏屋,今之门廡也,其形旁广而卑。”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瑶臺夏屋,不能悦其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锦瑟》:“行次,遥见夏屋中有灯火,趋之。”  ——《漢語大詞典》
连云(連雲)lián yún
与天空之云相连。形容高远,众多。《文选·潘岳〈秋兴赋〉》:“高阁连云,阳景罕曜。” 张铣 注:“阁高故称连云。” 唐 白居易 《李白墓》诗:“ 採石 江边 李白 坟,遶田无限草连云。” 元 周霆震 《宿州歌》:“万骑连云发 蜀 都, 宿州 一掷拟摴蒲。”  ——《漢語大詞典》
冷 lěng《國語辭典》

冷 [ lěng ]

  1. 寒、凉、温度低。如:「今天天气好冷!」《庄子·则阳》:「夫冻者假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风。」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淡漠、不热烈。南朝梁·武帝〈净业赋〉:「心清冷其若冰,志皎洁其如雪。」
  3. 寂静、寂寞。如:「冷冷清清」。唐·白居易〈晚出西郊〉诗:「散吏闲如客,贫州冷似村。」
  4. 闲散。唐·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5. 鄙视、讥刺。如:「冷言冷语」、「冷眼旁观」。
  6. 不受欢迎的、无人过问的。如:「冷门」、「冷货」。
  1. 突然。《红楼梦·第九一回》:「冷不防外面往里一吹,把薛蝌吓了一大跳!」
  1. 姓。如汉代有冷寿光。
冬宵
唐 王维 冬夜书怀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骈字类编》
彻晓(徹曉)chè xiǎo
犹彻旦。《金华子杂编》卷上引 唐 陆翱 《宴赵氏北楼》诗:“本为愁人设,愁人彻晓愁。” 元 岑安卿 《题〈晴川图〉》诗:“昔年夜宿 瀟湘 浦,彻晓不眠听急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每夜有数人击柝声,琅琅彻晓。”  ——《漢語大詞典》
明 míng《國語辭典》

明 [ míng ]

  1. 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2. 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3. 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4. 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1. 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2. 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3. 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4. 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5. 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6. 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7. 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8. 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9. 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1. 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2. 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3. 神靈。如:「神明」。
  4.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5.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