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乐得丧,钦侮险易。

张伯端宋代〕《无心颂

堪笑我心,如顽如鄙。
兀兀腾腾,任物安委。
不解修行,亦不造罪。
不曾利人,亦不私己。
不持戒律,不徇忌讳。
不知礼乐,不行仁义。
人间所能,百无一会。
饥来吃饭,渴来饮水。
困则打睡,觉则行履。
热则单衣,寒则盖被。
无思无量,何忧何喜。
不悔不谋,无念无意。
凡生荣辱,逆旅而已。
林木栖鸟,亦可为比。
来且不禁,去亦不止。
不避不来,无赞无毁。
不厌丑恶,不羡善美。
不趣静室,不远闹市。
不说人非,不夸己是。
不厚尊崇,不薄贱稚。
亲爱冤仇,大小内外。
哀乐得丧,钦侮险易。
心无两睹,坦然一揆。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感而后应,迫而后起。
不畏锋刀,焉怕虎兕。
随物称呼,岂拘名字。
眼不就色,声不来耳。
凡所有相,皆属妄伪。
男女形声,悉非定体。
体相无心,不染不碍。
自在逍遥,物莫能累。
妙觉光圆,映彻表里。
包裹六极,无有遐迩。
光兮非光,如月在水。
取舍既难,复何比拟。
了兹妙用,迥然超彼。
或问所宗,此而已矣。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哀乐得丧险易

哀乐(哀樂)āi yuè
悲哀与快乐。《左传·庄公二十年》:“哀乐失时,殃咎必至。” 宋 曾巩 《〈王平甫文集〉序》:“其忧喜哀乐感激怨懟之情,一於诗见之。” 清 顾炎武 《路光禄书来感叹成篇》诗:“中年早已伤哀乐,死日方能定是非。” 沈从文 《〈沈从文散文选〉题记》:“十多个县分的城镇……给我留下人事哀乐景物印象。”
哀悼死者的音乐。 巴金 《怀念萧珊》一:“同样地奏着哀乐,我的思想却从挤满了人的大厅转到只有二三十个人的中厅里去了。” 穆青 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电台突然播放出不祥的哀乐。”  ——《漢語大詞典》
得丧(得喪)de sàng
(1).犹得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庄子·田子方》:“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韩诗外传》卷四:“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士不言通财货,不贾於道。” 宋 梅尧臣 《村墅闲居》诗:“古来得丧何须问,世上荣枯只等閒。” 清 刘大櫆 《难言三》:“人之有穷通得丧,天也。”参见“ 得失 ”。
(2).偏指失。指丧失名利。 宋 苏舜钦 《答马永书》:“谓予不以得丧累其所守,不为怨愤不懌之词。”参见“ 得失 ”。  ——《漢語大詞典》
钦 ( 欽 ) qīn
钦 [ qīn ]
  1. 恭敬:~佩。~敬。~慕。~赞。~迟(敬仰。旧时书函用语)。
  2. 封建时代指皇帝亲自所做:~命。~赐。~差(chāi )(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处理重大事件的官员)。
侮 wǔ《國語辭典》

侮 [ wǔ ]

  1. 欺凌。如:「欺侮」、「侮辱」。《诗经·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2. 轻慢、轻贱。如:「侮慢」。《史记·卷四·周本纪》:「殄废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
  3. 戏弄。宋·苏轼〈古意〉诗:「儿童鞭笞学官府,翁怜儿痴旁笑侮。」
险易(險易)xiǎn yì
(1).吉凶。《易·繫辞上》:“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韩康伯 注:“之泰则其辞易,之否则其辞险。” 陆德明 释文引 京房 曰:“险,恶也;易,善也。”
(2).险阻与平坦。《吴子·治兵》:“明知险易,则地轻马。”《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自 殽塞 及至 鬼谷 ,其地形险易皆明知之。”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权智》:“山川道路,形势险易,无不备载。”
(3).治乱。《文选·班固〈东都赋〉》:“岂特方轨并跡,纷纶后辟,治近古之所务,蹈一圣之险易云尔哉。” 李善 注:“险易,喻治乱也。” 宋 司马光 《太行》诗:“险易曾何变,兴亡只可哀。”
(4).偏指艰难困厄。《尹文子·大道下》:“上不胜其下,下不能犯其上,上下不相胜犯,故禁令行,人人无私,虽经险易,而国不可侵,治国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