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烟罥树,凉风吹面,云外尖峰屏列。

顾太清清代〕《金风玉露相逢曲 中秋后一日,同云林、湘佩、家霞仙雨中游八宝山,晚晴,次湘佩韵

寒烟罥树,凉风吹面,云外尖峰屏列。相期不负雨中游,恍若是、山阴冒雪。

危栏倚袖,遥天极目,一片秋光清绝。敲诗把酒晚晴初,卧夕照、残碑断碣。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寒烟凉风云外尖峰

寒烟(寒煙)hán yān
亦作“ 寒烟 ”。 寒冷的烟雾。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观北湖田收》诗:“阳陆团精气,阴谷曳寒烟。” 元 黄庚 《江村》诗:“极目江天一望赊,寒烟漠漠月西斜。”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木·柳》:“及其南柯梦后,衰草荒榛,寒烟暮雨,同一邱耳。”  ——《漢語大詞典》
罥 juàn《國語辭典》

罥 [ juàn ]

  1. 捕捉鸟兽的网。明·徐渭〈启诸南明侍郎〉:「辟如雉兔触罥于笼牢,盼盼焉不知伏处而待命。」
  1. 悬挂、纠结。《文选·鲍照·芜城赋》:「泽葵依井,荒葛罥涂。」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树 ( 樹 ) shù
树 [ shù ]
  1. 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2. 种植,培育:~艺(“”,种植)。~荆棘得刺,~桃李得荫。
  3. 立,建立:~立。~敌。
  4. 量词,相当于“”、“”:一~梅花。
  5. 姓。
凉风(涼風)liáng fēng
亦作“凉风”。
(1).秋风。《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晋 陆机 《拟明月何皎皎》诗:“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唐 李白 《秋思》诗:“芜然蕙草暮,颯尔凉风吹。”
(2).凉爽的风。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是时日在西隅,凉风拂衽。”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 羲皇 上人。” 清 龚自珍 《论私》:“夏有凉风,冬有燠日,天有私也。” 茅盾 《子夜》一:“五月夜的凉风吹在车窗上,猎猎地响。”
(3).西南风。《淮南子·墬形训》:“西南曰凉风。”《国语·周语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西南曰坤,为瓦为凉风。”
(4).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名。在 昆仑山 上。《淮南子·墬形训》:“ 县圃 、 凉风 、 樊桐 ,在 崑崙 閶闔 之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崑崙 之丘,或上倍之,是谓 凉风之山 ,登之而不死。”  ——《漢語大詞典》
吹 chuī《國語辭典》

吹 [ chuī ]

  1. 噘著嘴将气体用力从口中呼出来。如:「吹奏」、「吹口哨」。《诗经·小雅·鹿鸣》:「鼓瑟吹笙。」
  2. 气流顺著某方向流动。如:「风吹雨打」。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3. 夸口、说大话。如:「吹牛」、「吹嘘」。
  4. 事情作罢或关系断绝。如:「他们的婚事,早就吹了。」

吹 [ chuì ]

  1. 参见「鼓吹」(一)​条。
面 ( 麵 ) miàn《國語辭典》

面 [ miàn ]

  1. 臉部。如:「面貌」、「顏面」、「臉面」。《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2. 物體的外表或上部的一層。如:「路面」、「水面」、「地面」、「封面」。
  3. 方向、部位。如:「正面」、「片面」、「全面」、「四面八方」。
  4. 量詞:➊ ​ 計算平面物的單位。如:「一面國旗」、「兩面鏡子」、「三面牆」。➋ ​ 計算見面次數的單位。如:「見過一面」。
  5. 景況、情況。如:「場面」、「局面」、「世面」。
  6. 幾何學上稱線在空間移動而成的形跡,有長、寬度而無厚度。如:「平面」。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見、相見。如:「見面」。《禮記·曲禮上》:「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宋·蘇軾〈與任德翁〉:「年月不面,思企深劇。」
  2. 向著、對著。如:「背山面水」、「面壁思過」。《列子·湯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 當面。如:「耳提面命」、「面授機宜」。《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
云外(雲外)yún wài
(1).指高空。 隋 李播 《天象赋》:“动则飞跃於云外,止则盘縈於 汉 沂 。”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龙鳞般云外飘,鹅毛般江上剪,蝶翅般风中旋。” 清 郑燮 《瑞鹤仙·官宦家》词:“笙歌云外迥。正烛烂星明,花深夜永。”
(2).高山之上。亦指世外。 唐 元稹 《玉泉道中作》诗:“遐想云外寺,峯峦渺相望。” 宋 吴文英 《齐天乐》词:“流红江上去远,翠尊曾共醉,云外别墅。” 元 虞集 《送先陇二邻僧还吴》诗之二:“云外催归锡,松间觅旧题。”
(3).比喻仙境。 宋 吴文英 《浣溪沙·春情》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宋 家铉翁 《念奴娇·中秋纪梦》词:“縹緲琼宫,溟茫朱户,不与尘寰隔。翩然鹤下,时传云外消息。”  ——《漢語大詞典》
尖峰 jiān fēng
带尖顶的山或丘陵  ——《整理自网络》
屏 píng/bǐng《國語辭典》

屏 [ píng ]

  1. 當門的小牆。即照壁。《爾雅·釋宮》:「屏謂之樹。」晉·郭璞·注:「小牆當門中。」《淮南子·時則》:「授車以級,皆正設于屏外。」漢·高誘·注:「屏,樹垣也。」
  2. 泛指像牆的遮蔽物。《詩經·小雅·桑扈》:「君子樂胥,萬邦之屏。」唐·白居易〈冷泉亭記〉:「山樹為蓋,巖石為屏。」
  3. 屏風。如:「素屏一張」。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
  4. 字畫裱成的條幅,通常以四幅或八幅為一組。如:「畫屏」、「字屏」。《老殘遊記 ·第九回》:「抬頭看見北牆上掛著四輻大屏,草書寫得龍飛鳳舞。」
  1. 保護、做為屏障。《國語·齊語》:「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禦。」唐·元稹〈贈鄭餘慶太保制〉:「而今而後,誰其屏余?」
  2. 隱瞞、蒙蔽。呂氏春秋《慎行論·慎行》:「亡夫太子建,殺連尹奢,屏王之耳目。」

屏 [ bīng ]

  1. 參見「屏營 」條。

屏 [ bǐng ]

  1. 排除。《論語·堯曰》:「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南朝梁·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正采耀乎朱藍,間色屏於紅紫。」
  2. 斥退。《戰國策·秦策三》:「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乃屏人閒語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
  3. 退避、隱藏。如:「屏居」、「屏跡」。宋·王安石〈答孫莘老書〉:「丘園自屏,煩公遠屈,衰疾不獲奉迓。」
  4. 停止、壓制。如:「屏住呼吸」、「屏息靜觀」。《論語·鄉黨》:「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
  5. 放逐。《禮記·王制》:「屏之四方,唯其所之。」宋·蘇軾〈答王莊叔〉二首之一:「 某罪廢遠屏,有玷知識。」
列 liè《國語辭典》

列 [ liè ]

  1. 行次。《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既濟,而未成列。」《禮記·喪大記》:「火三列,黼三列。」唐·孔穎達·正義:「列,行也。」
  2. 位次、職位。《論語·季氏》:「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
  3. 類。如:「這不在討論之列。」、「他們公司開發出新系列的產品。」
  4. 量詞。計算成行成列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列火車」、「營房前站著一列士兵。」
  5. 姓。如戰國時有列禦寇。
  1. 分解、分開。《漢書·卷八五·谷永傳》:「列土封疆非為諸侯,皆以為民也。」通「裂」。
  2. 依次排比。如:「排列」、「陳列」、「列隊」。晉·陶淵明〈詠荊軻詩〉:「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3. 安排、放入。如:「大家的意見均列入紀錄。」
  1. 各、眾。如:「列國」、「列祖列宗」。《紅樓夢·第六二回》:「我來了,全仗列位扶持。」
  1. 一一的。如:「列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