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庭中
唐 柳宗元 种朮 违尔涧底石,彻我庭中莎。
唐 皮日休 庭中初植松桂鲁望偶题奉和次韵 恰似青童君欲会,俨然相向立庭中。 ——《骈字类编》
唐 皮日休 庭中初植松桂鲁望偶题奉和次韵 恰似青童君欲会,俨然相向立庭中。 ——《骈字类编》
无滞(無滯)wú zhì
(1).没有障碍;通行无阻。 南朝 梁 陶弘景 《〈发真隐诀〉序》:“昔在人间,已钞撰《真经》修字两卷……今更反復研精,表里洞洽,预是真学之理,使了然无滞。” 唐 戎昱 《送僧法和》诗:“达士心无滞,他乡总是家。”《宋史·乔维岳传》:“ 维岳 始命创二斗门於 西河 第三堰……建横桥岸上,筑土累石,以牢其址。自是弊尽革,而运舟往来无滞。”
(2).指言辞流畅无碍。《后汉书·党锢传·刘祐》:“﹝ 祐 ﹞每有奏议,应对无滞,为僚类所归。”《南史·谢几卿传》:“﹝ 几卿 ﹞年十二,召补国子生…… 俭 承旨发问, 几卿 辩释无滞, 文惠 大称赏焉。”《北齐书·元文遥传》:“﹝ 文遥 ﹞每临轩,多命宣勑,号令文武,声韵高朗,发吐无滞。”
(3).谓厉行而不拖拉。《周书·柳带韦传》:“﹝ 带韦 ﹞凡居剧职十有餘年,断处无滞,官曹清肃。” ——《漢語大詞典》
(2).指言辞流畅无碍。《后汉书·党锢传·刘祐》:“﹝ 祐 ﹞每有奏议,应对无滞,为僚类所归。”《南史·谢几卿传》:“﹝ 几卿 ﹞年十二,召补国子生…… 俭 承旨发问, 几卿 辩释无滞, 文惠 大称赏焉。”《北齐书·元文遥传》:“﹝ 文遥 ﹞每临轩,多命宣勑,号令文武,声韵高朗,发吐无滞。”
(3).谓厉行而不拖拉。《周书·柳带韦传》:“﹝ 带韦 ﹞凡居剧职十有餘年,断处无滞,官曹清肃。” ——《漢語大詞典》
讼 ( 訟 ) sòng
讼 [ sòng ]
- 在法庭上争辨是非曲直,打官司:~事。~案。~词。
- 争辨是非:争~。聚~纷纭。
- 自责:自~。
- 古同“颂”,颂扬。
身后(身後)shēn hòu
死后。《后汉书·孔融传论》:“代终之规,啟机於身后也。” 唐 元稹 《三遣悲怀》诗之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来。” 巴金 《家》三三:“她昨天看见 梅姐 身后的情形和 钱伯母 的惨状,她也很感动。”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遗书(遺書)yí shū
(1).指前人的遗著、遗作。《书序》:“《春秋左氏传》曰: 楚 左史 倚相 ,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 清 王夫之 《文学膴原氏墓志铭》:“又四月而忘,哭抱遗书,授余为订定而传之。”
(2).指前人的藏书。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昌龄藏书》:“今日其家式微,其遗书多为余所购。”
(3).指散佚的书。《汉书·艺文志》:“至 成帝 时,以书颇散亡,使謁者 陈农 求遗书於天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朱竹君 学士 筠 为翰林时, 高宗 方詔求遗书,公奏言翰林院库藏 明 《永乐大典》,中多逸书,宜就加采録。”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 乾隆 三十八年,根据 朱筠 的条奏,拟定了采访遗书的章程。”
(4).谓留下书信。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韩凭 妻﹞遗书於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 凭 合葬。’” 洪深 《冯大少爷》:“生归己室,悲愤不自聊,竟遗书其妻,挥泪弃家而去。”
(5).死者临死时留下的书信;遗嘱。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韩愈 好奇,与客登 华山 絶峯,度不可返,乃作遗书,发狂慟哭。” 宋 桂万荣 《棠阴比事原编·司空省书》:“有一女,不贤,其父病,因呼族人为遗书,令悉以财属女。”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妹妹还说哥哥写得有遗书,她整理好就抄一份寄来。”
投书;寄信。《史记·吴王濞列传》:“上卒问 盎 、 盎 对曰:‘ 吴 楚 相遗书,曰:“ 高帝 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 鼂错 擅适过诸侯,削夺之地。”故以反为名,西共诛 鼂错 ,復故地而罢。’”《宋书·张邵传》:“ 谢晦 反,遗书要 邵 , 邵 不发函,驰使呈帝。” 易宗夔 《新世说·德行》:“ 魏 名 象枢 , 山西 蔚州 人,其讲学篤实纯正,与 孙夏峰 、 李二曲 及 汤 陆 诸公遗书往復。” ——《漢語大詞典》
(2).指前人的藏书。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昌龄藏书》:“今日其家式微,其遗书多为余所购。”
(3).指散佚的书。《汉书·艺文志》:“至 成帝 时,以书颇散亡,使謁者 陈农 求遗书於天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朱竹君 学士 筠 为翰林时, 高宗 方詔求遗书,公奏言翰林院库藏 明 《永乐大典》,中多逸书,宜就加采録。”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 乾隆 三十八年,根据 朱筠 的条奏,拟定了采访遗书的章程。”
(4).谓留下书信。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韩凭 妻﹞遗书於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 凭 合葬。’” 洪深 《冯大少爷》:“生归己室,悲愤不自聊,竟遗书其妻,挥泪弃家而去。”
(5).死者临死时留下的书信;遗嘱。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韩愈 好奇,与客登 华山 絶峯,度不可返,乃作遗书,发狂慟哭。” 宋 桂万荣 《棠阴比事原编·司空省书》:“有一女,不贤,其父病,因呼族人为遗书,令悉以财属女。”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妹妹还说哥哥写得有遗书,她整理好就抄一份寄来。”
投书;寄信。《史记·吴王濞列传》:“上卒问 盎 、 盎 对曰:‘ 吴 楚 相遗书,曰:“ 高帝 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 鼂错 擅适过诸侯,削夺之地。”故以反为名,西共诛 鼂错 ,復故地而罢。’”《宋书·张邵传》:“ 谢晦 反,遗书要 邵 , 邵 不发函,驰使呈帝。” 易宗夔 《新世说·德行》:“ 魏 名 象枢 , 山西 蔚州 人,其讲学篤实纯正,与 孙夏峰 、 李二曲 及 汤 陆 诸公遗书往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