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忽弃洪河南,来归舆图丞相府。

晁公溯宋代〕《得东南书报乱后东都故居犹存而州北松槚亦无

旄头光垂北风起,胡沙漫漫暗天地。
翠华清晓巡朔方,咸阳宫殿生荆杞。
胡儿解鞍留汉土,凝碧池头日歌舞。
一朝忽弃洪河南,来归舆图丞相府。
当初乱离谁料此,南北中分指淮水。
天暌地隔十五年,不知中原复何似。
至今兵罢关泥开,始有北客中原来。
历言王侯故第宅,瓦砾半在高台摧。
最怜长杨与宣曲,树木荒凉迷御宿。
上林苑废花自开,辇路春回草还绿。
宫中千门万户空,兽扉凝尘生网虫。
遗民相对向天泣,耳冷不闻长乐钟。
外城白尽无人行,当道往往狐狸鸣。
天阴日暮闻鬼哭,万家经乱今一存。
呜呼上帝白玉京,繁华扫地令人惊。
此生复识太平象,不及百年终未能。
世人宁有金石坚,定恐不见全盛年。
出门恍惚忘南北,故国何在山连天。
岂意扬雄一区宅,城破萧条尚如昔。
闭门风雨长蓬蒿,榱桷多年亦倾侧。
户牖尚带沙场尘,小儿犹学胡笳声。
四邻半已易新主,存者无复当时人。
城北凄凉九原路,往往停车不忍去。
幸无樵牧犯松柏,那有鲜卑护置墓。
春风冢木生苍烟,北望拜泣还欣然。
向来艰难谁得免,独我获此真天怜。
君不见开成相国玉杯第,甘露变兴巢亦毁。
又不见骊山筑坟葬祖龙,牧儿盗入焚其中。
儒生虑远无后忧,生居敝庐死山丘。
五世相传盖有道,中无所欲人何求。
迩来天涯倦为客,角巾行卜东归日。
里中耆旧今已无,忍听邻人更吹笛。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一朝洪河来归舆图丞相

一朝 yī zhāo
(1).一个早晨。《诗·小雅·彤弓》:“鐘鼓既设,一朝饗之。”《汉书·贾谊传》:“屠牛 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 汉 王充 《论衡·状留》:“不崇一朝,輒成贾者,菜果之物也。”
(2).一时;一旦。《淮南子·道应训》:“使者謁之, 襄子 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魏书·艺术传·刘灵助》:“ 灵助 本寒微,一朝至此,自谓方术堪能动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原料一朝事露,不能到底,惟有一死而已。” 周立波 《参军这一天》:“一朝有事,连队上点我的名时,说是给婶婶买海味去了,那要得吗?”参见“ 一朝之忿 ”。  ——《漢語大詞典》
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1.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2.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1.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1.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弃 ( 棄 ) qì《國語辭典》
  1. 「棄 」的異體字。
洪河 hóng hé
大河。古时多指 黄河 。 汉 班固 《西都赋》:“右界 褒 、 斜 、 陇首 之险,带以 洪河 、 涇 、 渭 之川,众流之隈,汧涌其西。” 唐 李白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虽平 嵩丘 、填 伊洛 ,不足以掩宫城之骸骨;决 洪河 、洒 秦 雍 ,不足以荡犬羊之羶臊。”《宋史·河渠志一》:“近者 澶 濮 等数州,霖雨荐降, 洪河 为患。”  ——《漢語大詞典》
南 nán/nā《國語辭典》

南 [ nán ]

  1. 方位名。与「北」相对。如:「坐北朝南」、「大江南北」。《诗经·小雅·何人斯 》:「胡不自南?」
  2. 南方的乐曲。《礼记·文王世子》:「胥鼓南。」汉·郑玄·注:「南,南夷之乐也。」
  3. 姓。如唐代有南霁云。
  1. 向南行、向南移动。《周礼·地官·大司徒》:「日南则景短,多暑。」《宋史·卷四二八·道学传二·杨时传》:「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1. 南边的。如:「南岸」、「南极」。《陈书·卷二一·王固传》:「魏人以南人嗜鱼,大设罟网。」

南 [ ná ]

  1. 参见「南无 」条。
来归(來歸)lái guī
(1).回来;归来。《诗·小雅·六月》:“ 吉甫 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 镐 ,我行永久。” 朱熹 集传:“多受福祉,盖以其归自 镐 而行永久也。” 南唐 冯延巳 《采桑子》词:“玉堂香煖珠帘捲,双燕来归,君约佳期,肯信韶华得几时?” 明 冯梦龙 《智囊补·闺智·屈原姊》:“ 屈原 既放逐,其姊闻之,亦来归。”
(2).归顺,归附。《水经注·青衣水》《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 十年, 瑕 阳人自 秦 道 岷山 青衣水 来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方今圣人御世,万国来归,车书一统之朝,此等制度自应潜革。”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如此等类的话,逐渐引起敌军士兵和无出路的下级官长对我们注意,自拔来归的将日益增多,红军扩充,又是一条来路。”
(3).谓已嫁之女为夫家所弃而返母家。《左传·庄公二十七》:“凡诸侯之女,归寧曰来,出曰来归。” 杜预 注:“归,不反之辞。” 孔颖达 疏:“见絶而出,则以来归为辞,来而不反也。”
前来馈送。归,通“ 馈 ”。《左传·隐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 咺 来归 惠公 仲子 之賵。” 孔颖达 疏:“賵者,助丧之物。”《左传·隐公八年》:“三月, 郑伯 使 宛 来归 祊 ,不祀 泰山 也。”  ——《漢語大詞典》
舆图(輿圖)yú tú
(1).疆土;土地。 北周 庾信 《齐王进白兔表》:“臣闻舆图欲远,则玉虎晨鸣;辙迹方开,则银麞入贡。” 宋 陆游 《书事》诗:“闻道舆图次第还, 黄河 依旧抱 潼关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士阶条例》:“惟思天命方新,四海渐归真道;舆图日广,万方定必观光。”
(2).地图。 清 马廷櫆 《荆卿故里》诗:“一卷舆图计已麤,单车竟入虎狼都。”《清史稿·天文志一》:“ 圣祖 亲釐象数,究极精微,前后製新仪七,测日月星辰,则穷极分秒;度舆图经纬,则徧歷幅陨。”参见“ 舆地图 ”。  ——《漢語大詞典》
丞相 chéng xiàng
(1).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 战国 秦悼武王 二年始置左右丞相。 秦 以后各朝,时废时设。 明 洪武 十三年革去中书省,权归六部,至此,丞相之制遂废。《商君书·定分》:“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 唐 杜甫 《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 外柏森森。”《说唐》第一回:“主公恐我兵单力弱,故令丞相协助,奈何偷生无志?”
(2). 大平天囯 设立的官阶,地位低于王、侯。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天朝田亩制度》:“凡一军一切生死黜陟等事,军帅详监军,监军详钦命总制,钦命总制详将军、侍卫、指挥、检点、丞相,丞相禀军师,军师奏天王。”  ——《漢語大詞典》
府 fǔ《國語辭典》

府 [ fǔ ]

  1.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说文解字·广部》「府」字·清·段玉裁·注:「文书所藏之处曰府。」《孟子·告子下》:「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2. 官署,官员办公的地方。如:「官府」、「首府」、「总统府」。《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3. 古代介于省、县间的地方行政机构。如:「开封府」、「徐州府」。
  4. 达官显贵的住所。如:「王府」。《红楼梦·第二回》:「路北,东是宁国府,西是荣国府。」
  5. 尊称别人的居处。如:「尊府」、「贵府」、「造府请教」。
  6. 泛指人、物聚集的地方。《文选·陆机·文赋》:「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
  7. 姓。如汉代有府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