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弹指(彈指)tán zhǐ
(1).捻弹手指作声。佛家多以喻时间短暂。 唐 王维 《六祖能禅师碑铭》:“饭食讫而敷坐,沐浴毕而更衣,弹指不流,水流灯焰,金身永谢,薪尽火灭。”《翻译名义集·时分》:“《僧祇》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二折:“年光弹指过,世事转头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一转瞬而即灭,一弹指而倏生。” 郭沫若 《北上纪行》诗之五:“弹指人将老,回头憾苦多。”
(2).捻弹手指作声。原为 印度 风俗。用以表示欢喜、许诺、警告等含义。《法华经·神力品》:“一时謦欬,俱共弹指。” 智顗 文句:“弹指者,随喜也。” 吉藏 义疏:“弹指者,表觉悟众生。”《南史·王敬则传》:“ 顺帝 泣而弹指:唯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復天王作因缘。”
(3).表示情绪激越。《新唐书·敬晖传》:“ 暉 每椎坐悵恨,弹指流血。” 宋 文天祥 《与湖南大帅江丞相论秦寇事宜札子》:“凡怀忠愤,无不弹指。”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弇州山人四部稿》:“先人闻报,弹指唾駡,亦为所詗。” ——《漢語大詞典》
(2).捻弹手指作声。原为 印度 风俗。用以表示欢喜、许诺、警告等含义。《法华经·神力品》:“一时謦欬,俱共弹指。” 智顗 文句:“弹指者,随喜也。” 吉藏 义疏:“弹指者,表觉悟众生。”《南史·王敬则传》:“ 顺帝 泣而弹指:唯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復天王作因缘。”
(3).表示情绪激越。《新唐书·敬晖传》:“ 暉 每椎坐悵恨,弹指流血。” 宋 文天祥 《与湖南大帅江丞相论秦寇事宜札子》:“凡怀忠愤,无不弹指。”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弇州山人四部稿》:“先人闻报,弹指唾駡,亦为所詗。” ——《漢語大詞典》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动-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 姓。如汉代有成瑨。
-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何事 hé shì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沈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漢語大詞典》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沈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漢語大詞典》
萧骚(蕭騷)xiāo sāo
(1).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五代 齐己 《小松》诗:“后夜萧骚动,空阶蟋蟀听。” 宋 欧阳修 《呈元珍表臣》诗:“披条泫转清晨露,响叶萧骚半夜风。” 郭沫若 《长春集·遍地皆诗写不赢》诗:“树叶萧骚作响,微风吹送清香。”
(2).萧条凄凉。 唐 祖咏 《晚泊金陵水亭》诗:“ 江 亭当废国,秋景倍萧骚。” 宋 范成大 《公辨再赠复次韵》:“书生活计极萧骚,爝火微明似束蒿。” 清 西泠酒民 《蝶恋花·秋日湖上》词:“一片明湖歌舞旧,景色萧骚,恁处堪回首。”
(3).稀疏。 宋 陆游 《初秋书怀》诗:“二十年前已二毛,即今何恨鬢萧骚。”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行游》:“桃腮柳眼争妍,六桥艷阳还若昔,双鬢萧骚不似前。” 清 吴伟业 《翠峰寺遇友》诗:“不堪从置酒,白髮自萧骚。” ——《漢語大詞典》
(2).萧条凄凉。 唐 祖咏 《晚泊金陵水亭》诗:“ 江 亭当废国,秋景倍萧骚。” 宋 范成大 《公辨再赠复次韵》:“书生活计极萧骚,爝火微明似束蒿。” 清 西泠酒民 《蝶恋花·秋日湖上》词:“一片明湖歌舞旧,景色萧骚,恁处堪回首。”
(3).稀疏。 宋 陆游 《初秋书怀》诗:“二十年前已二毛,即今何恨鬢萧骚。”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行游》:“桃腮柳眼争妍,六桥艷阳还若昔,双鬢萧骚不似前。” 清 吴伟业 《翠峰寺遇友》诗:“不堪从置酒,白髮自萧骚。” ——《漢語大詞典》
短 duǎn《國語辭典》
短 [ duǎn ]
形- 长的相反词:➊ 指距离或长度小。如:「短刀」、「短裙」。➋ 指时间少。如:「昼长夜短」。《书经·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➌ 指才气少。如:「短才」。《晋书·卷六二·刘琨传》:「以臣愚短,当此至难,忧如循环,不遑寝食。」
- 过失、缺点。如:「护短」、「揭短」、「说长道短」、「截长补短」。
- 缺少。《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我这儿短了两只白皮箱。」
- 说别人坏话。《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 抢劫。《儒林外史·第四回》:「严乡绅执意不肯,把小的的驴和米同稍袋都叫人短了家去。」
鬓 ( 鬢 ) bìn
鬓 [ bìn ]
- 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发(fà)。~角。~丝。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名-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姓。如清代有秋瑾。
-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